栽培技術(shù)
1.栽培季節(jié)及類型品種
(1)栽培季節(jié) 目前大多是利用春秋兩季自然氣溫適宜的季節(jié)下進行栽培。長江中下游地區(qū),春栽在3-6月,秋季以9月上旬一11月中下旬為適宜。
(2)類型品種 猴頭菌屬常見的有三種類型猴頭菌「Hercium erinaceus(Bull)Pers」,是著名的山珍之一,可藥用,其提取物對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分布于云南、貴州、四川、廣西、浙江、甘肅、山西、東北等地。格狀猴頭菌「Hericium clathrotdes(Pall)ex.Fr.Pers」別名假猴頭菌、分枝猴頭菌。子實體通常比猴頭菌要大、味美。分布在云南、四川、吉林。珊瑚狀猴頭菌[Hericium coralloides(Scop.ex Fr.)Pers.ex Gray〕別名玉髯、紅猴頭,子實體分枝,刺成叢生。可食,味美,也可藥用并有抗癌活性。分布于云南、四川、貴州、新疆等。
2.培養(yǎng)基
目前生產(chǎn)上常用的培養(yǎng)基配方有以下五種。(1)棉籽殼78%,谷殼10%,麥麩10%,石膏粉1%,碳酸鈣1%。(2)棉籽殼l00%,或另加1%石膏粉。(3)甘蔗渣78%,麥麩10%,米糠10%,石膏粉2%。(4)鋸木屑78%,米糠10%,麥麩10%,石膏2%。(5)玉米芯78%,麥麩20%,蔗糖1%,石膏1%。
3.栽培方法
猴頭菌有食用、藥用兩種。目前藥用猴頭菌以菌絲體工廠化培養(yǎng)為主。食用猴頭菌生產(chǎn)主要是袋料栽培,以瓶栽和袋栽為主。
(l)瓶栽法 選擇配方進行配料,然后裝瓶,培養(yǎng)料裝至距瓶口2厘米左右處,中部打接種孔采用兩點接種法,即接種孔及料表面,以便上下同時發(fā)菌,使瓶內(nèi)菌絲生長均勻,出菇大,產(chǎn)量高。
(2)袋栽 具有降低生產(chǎn)成本、簡化栽培工具的優(yōu)點。與瓶栽相比,生長周期可縮短15天左右。目前國內(nèi)袋栽猴頭菌有袋口套環(huán)栽培法和臥式袋栽法兩種方式。袋口套環(huán)栽培法,采用長50厘米、寬17厘米、厚0.6毫米的聚丙烯塑料袋作容器。培養(yǎng)料含水量要比瓶栽低一些。裝料時逐漸壓實,然后,在袋口套上塑料環(huán),代替瓶口的作用。再用聚丙烯薄膜或牛皮紙封口,滅菌接種。臥式袋栽法:將長50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膜做成筒形袋。裝料后兩頭均用線扎口,并在火焰上熔封。用打孔器在袋側(cè)面等距離打4-5個孔,孔徑1.2-1.5厘米,深1.5-2厘米,用膠布貼在接種孔上,然后滅菌接種。
4.栽培管理
(l)菌絲培養(yǎng) 培養(yǎng)溫度25-28℃,瓶栽約20無菌絲可以發(fā)到瓶底。袋栽培養(yǎng)15一18天,即兩個接種穴菌絲開始接觸時,應(yīng)揭除膠布,以改善通氣狀況,約1個月后袋內(nèi)菌絲長滿。
(2)出菇管理 當菌絲長至料中2/3時,原莖已有蠶豆粒大小時,開始催蕾(瓶要豎立并去掉封口紙)蓋上濕報紙,保持空氣溫度80%左右,50-400勒克斯微弱散光,通風(fēng)良好,溫度調(diào)至18-22℃。 (3)于實體發(fā)育期 當幼菇長出瓶口l-2厘米高時,便進入出菇期管理。室溫18-22℃,空氣濕度85%一90%,水分管理時,切忌直接向子實體噴水,否則會影響菇的質(zhì)量。